當蟬鳴漸弱、秋風初起,為期一周的“三下鄉(xiāng)”社會實踐活動在鄉(xiāng)村的裊裊炊煙中落下帷幕。湖南信息學院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的何玉璞同學以團隊后勤保障員、防溺水宣講員與安全排查員的身份,在物資整理的倉庫里、田間地頭的宣講臺旁、村落角落的隱患點處,用細致筑牢服務根基,用話語守護生命安全,在付出與堅守中,完成了一場關于擔當與成長的實踐。
作為后勤保障員,他深知“兵馬未動,糧草先行”的道理,始終將團隊的物資供應與生活保障放在首位。從活動初期的物資采購開始,小到一支筆、一瓶消毒液,大到團隊成員的住宿被褥、宣講所需的展板道具,他都逐一登記造冊,分類整理歸檔,確保每一件物品都“有跡可循”?;顒悠陂g,每日清晨提前檢查飲用水儲備、藥品箱常備物資,傍晚統(tǒng)計當日消耗、補充次日所需,讓奔波在一線的隊員們總能及時拿到所需物品。一周下來,累計整理物資清單12份,協(xié)調解決住宿、餐飲問題8件,用細致入微的保障,讓團隊成員能夠心無旁騖地投入服務,為整個實踐活動的順利推進撐起了堅實的“后盾”。
夏日的鄉(xiāng)村,河流、池塘是孩子們的“天然游樂場”,卻也暗藏著溺水隱患。作為防溺水宣講員,他與隊員們走進村落、學校,將防溺水知識送到村民與孩子身邊。在村頭的空地上,何玉璞同學用通俗的方言講解“六不準”原則,結合本地真實案例分析溺水事故的成因與危害;在學校的課堂里,通過情景模擬、互動問答,教孩子們識別危險水域、掌握自救與他救的基本方法,還現(xiàn)場演示了救生圈、長竹竿的正確使用方式。此次宣講覆蓋3個行政村、2所小學,累計受眾達500余人,發(fā)放防溺水宣傳手冊300余份??吹胶⒆觽冋J真記下“遠離野泳”的叮囑,聽到村民們說“這宣講太及時了”,愈發(fā)明白,一句句樸實的提醒,或許就能在關鍵時刻守護一個家庭的幸福。
對當?shù)厍嗌倌陮W生進行的防溺水知識考察
安全是實踐活動的底線,作為安全排查員,何玉璞與隊員們走遍了實踐所在村落的角角落落。沿著河邊的護欄檢查是否有松動、斷裂,在村口的老舊電線旁查看是否存在裸露、垂落情況,到團隊住宿點檢查消防器材是否完好、電路是否規(guī)范……每發(fā)現(xiàn)一處隱患,都及時記錄并反饋給村委會,協(xié)助制定整改措施。一周內,累計排查出安全隱患12處,其中8處當場協(xié)助解決,如加固松動的護欄、提醒村民收起垂落的電線,剩下的4處也與村委會達成了整改共識。在排查過程中,村民們主動加入隊伍,指著自家門口的臺階說“這里晚上容易絆倒人”,這種雙向的守護讓我感受到,安全從來不是一個人的事,而是需要每個人共同參與的“集體行動”。
為當?shù)鼐用窠榻B燒水壺的用電安全隱患
何玉璞在總結中說道:這場“三下鄉(xiāng)”,讓我從一個“后勤兵”“宣傳員”“排查員”的角色中,讀懂了基層的溫度與需求。村民們接過宣傳手冊時的真誠道謝,孩子們在課堂上高高舉起的小手,隊員們結束工作后接過熱水時的笑容,都成為了我心中最珍貴的記憶。我深刻體會到,鄉(xiāng)村振興不僅需要產業(yè)的發(fā)展、設施的完善,更需要每一個人對安全的守護、對細節(jié)的關注。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,我們或許不能做驚天動地的大事,但只要立足崗位、用心付出,哪怕是保障好一頓飯、講好一堂課、排除一個隱患,都能為鄉(xiāng)村的發(fā)展添磚加瓦。
一周的實踐轉瞬即逝,但它在同學們的心中留下的印記卻格外清晰,同學們收獲的不僅是后勤保障的統(tǒng)籌能力、宣講溝通的技巧,更是對“責任”二字的深刻理解——它藏在倉庫里整齊的物資中,躲在田埂上認真的宣講里,留在街巷間細致的排查中。
責編:陳方
一審:陳方
二審:湯世明
三審:王超
來源:華聲在線
免責聲明:華聲在線對文中陳述、觀點判斷保持中立,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、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。文章僅是作者個人觀點,不應作為投資依據(jù)。讀者應詳細了解所有相關投資風險,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。
文章是網絡作者投稿發(fā)布,版權歸投稿作者所有。作者應對文章及圖片的真實性及版權負責。一旦因此引發(fā)版權糾紛,權利人提出異議,華聲在線將根據(jù)相關法律法規(guī)的規(guī)定,刪除相應內容。侵權責任由投稿者自行承擔,如由此造成華聲在線損失,投稿者應承擔賠償責任。如對本文有任何異議,請聯(lián)系我們38160107#(#改成@)qq.com。